
在河南省卫生厅“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我院党委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使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在全院开展“急救技能大比武”专项活动。
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精心策划筹备,组织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强化训练,由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ICU、及120指挥中心得各位专家、主任,按照省厅标准,严格考核、公开选拔,共选出2名医生、4名护士为参赛选手。科护士长王晓兰立即召开会议,制定训练计划,布置工作任务,同时进行全科动员,要求大家锁定目标,珍惜领导们为急诊科搭建的这个平台,借此机会不仅要展现急诊队伍的风采,为我院争光,为商丘医疗系统添彩,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应急能力,提升急诊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任务下达后,队员们除完成正常工作外,还加班加点自觉学习标准,主动配合练习。参赛队员们观摩省直机关代表队的比赛后,请省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立即投入到集训中去。此时距大赛开始时间仅剩三天,作为市级龙头医院,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获取第一,还要作为我市代表参加全省大赛。时不我待,全体队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韩晓婷主任、吴孝田副主任、郑玉兰护士长多次到现场察看、指导;科护士长王晓兰在陪练过程中一边做技术指导,一边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进行改进、编排;队员们更是信心百倍,坚持把每个细小动作都做到最好。队员们的嘴吹破了、手指练肿了、膝盖跪淤血了,仍旧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特别是韩雪迎护士,她参赛的项目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比赛用的模型人是有显示灯控制的,每训练一轮需要5个循环,吹气12次、按压150次中不许出现一次红灯,并且时间要控制在3分10秒内。为了达到标准,她每天至少练习40轮,吹气480次,按压也在六千次以上。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就是铁嘴也会吹破,铁臂都会磨损,持续的双手重叠按压使她的左手背青紫,反复的抬下颏动作使她的右手指肿胀僵直,可她依然坚持着,终于达到5个循环内吹气、按压共计162次无一红灯出现。1医2护3人组成的创伤院前急救组,队员焦鹏医师、张俊霞护士长和杨柳护士要跪地完成每个动作,3个队员的膝部很快跪肿了,疼痛难忍,大家默默的坚持着。焦鹏医师为了加快绷带打结的速度,分解练习动作,通过千万遍的训练,最终从最初的70秒提前到20秒完成;张俊霞护士长既是战士,又是指挥员,除了刻苦的训练,还细心观察着每位队员的心理反应,不仅用行动带领大家备战,还适时给予每位队员以鼓励和关怀,她把所有的苦与累都压在心底,期盼着队员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侯娟、韩雪迎和钟敏的“三人心肺复苏”组是操作难度最大、配合最紧密的一组,侯娟医师沉着冷静,她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准确及时下达医嘱,还要与另外2名护士默契配合,共同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氧气吸入、简易呼吸器6项技能,项目之多,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但她们信心十足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护士钟敏操作的是“经口气管插管术”,此项操作要求时间短、动作快,其中仅戴无菌手套一项,据不完全统计钟敏大约练了三千次以上,最终由开始的58秒提前到赛前的18秒完成,真正验证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
在大家共同努力,我院急诊科下于10月27日参加了我市举行的急救技能大赛,在理论考试、五项技能操作及团体奖项中,我们共包揽了七项第一,以超强的实力赢得全市兄弟医院的一致赞许,也赢得了代表商丘市卫生系统参加河南省急救技能大赛的机会。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将全市技能大赛看作是寻找自身不足的机会,虚心向他人求教,同时注重在细节上下狠功夫,为使每项操作都技术最精、用时最短,从“心肺复苏”的脚踏板制作、“气管插管”的小垫枕缝制,到一双手套和一个针头的大小号码选择,无不倾注着我们的良苦用心。在11月2日比赛日期到来之际,突然接到比赛时间延迟的通知,大家只好重新制定计划。为使任务能够圆满完成,王护士长在训练场地的最醒目处写下这样的警句:“你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注重细节,永不言败!为商丘市医疗系统争光!向五一劳动奖章冲刺!”这些警句每天激励着大家,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就这样,大家日日夜夜的苦练着,支撑着……
院工会主席李传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向院党委汇报后王书记同院领导成员一起携带慰问品到现场察看观摩,业务副院长王春玉带领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及系科护士长到现场作具体技术指导。领导的关怀,使队员们倍受鼓舞,各项技术创出了有始以来从未出现的好成绩,原来7分钟左右完成的“创伤院前急救”项目有了4分20秒的新纪录;9分20秒完成的“三人心肺复苏术”提前到7分30秒,其它操作也有了时间上的突破。大家为之振奋激昂,信心百倍的准备奔赴战场。此时却又突然接到通知,因天气原因再次无限期推迟比赛,队员们持续训练累积的压力、寂寞和沮丧,顿时一起袭来,王护士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天晚上就请队员们出去放松一下,与其说是放松,倒不如说是一次交流会。这么多天来的压力、艰难、焦虑和无奈全都爆发出来了,就在这样的含泪诉说中,队员们不知不觉地把16只手攥到了一起,这紧紧的一攥,如一股暖流激励着队员们,使大家斗志昂扬的去迎接新的挑战!
转眼三周过去了,由于抽调参赛人员多,急诊科日常工作任务重,又要迎接各项检查,使科内人员没有了正常休息,甚至也失去了下夜班休息的时间,因此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护士长发现这一微妙的变化后,立即在训练场地召开了现场观摩交流会。当大家目睹了参赛队员们训练的辛苦和技术上的提升时,个个倍受鼓舞,纷纷为队员喝彩加油,同一个声音、同一个步调让全体人员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出努力拼搏、再创新高的信心和力量,这也许就是急诊团队的精神所在。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训练,终于在11月24迎来了全省大赛,我们一行由王春玉副院长、护理部张丽华主任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带队提前一天赶赴郑州,再次聘请省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这次指导中,专家认为我们的“三人心肺复苏”组存在着原则性的不足,这无异于给了大家当头一棒,本来此项操作是我们最有信心获取名次的一项技术,专家们的意见令人措手不及。距大赛仅剩一天的时间了,怎么办?队员们的信心动摇了,心情跌落到谷底……“注重细节,永不言败!”的鼓励,使我们的手再次紧紧地攥到了一起。动作上重新编排,细节中一遍遍磨练,练习中送走了深夜,又迎来了黎明。
11月25日至27日,在省辖市18个代表队参加的理论及“五项急救技能操作”大赛中,经过激烈角逐,商丘代表队获得了五个奖项的好成绩: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护士韩雪迎,全省第一名,获一等奖,并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医2护创伤院前急救术:焦鹏、张俊霞、杨柳,全省第二名,荣获二等奖;经口气管插管术:护士钟敏,获三等奖;1医2护三人心肺复苏术:侯娟、韩雪迎、钟敏,第三名,荣获三等奖;商丘市代表队: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省第二名,荣获团体二等奖。赛后指导我们的专家竖起大拇指说:商丘代表队真棒!特别是你们的“三人心肺复苏术”,短时间内做的这样成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成绩取得后,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纷纷作了专题报道,继2005年后院党委又一次为急诊科颁发了嘉奖令。我们急诊团队在这次大赛的每个环节中,人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真实的凸显了急诊团队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不会忘记院党委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不会忘记医务部寇学斌主任、护理部张丽华主任在技术训练上给予的指导;不会忘记科主任、护士长的精心筹备,以及他们为参赛人员排除干扰、坚定信念所做的努力和支持;不会忘记全科同志们的关爱、帮助和齐心协力的无私奉献;不会忘记队员们在备战阶段,用自己的酸、甜、苦、辣凝结而成的汗水与泪水……
成绩只属于过去,如何才能把技能真正体现到平时得工作中去,如何打造急诊团队的品牌,如何提升全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如何使急救知识在社会得到普及,是摆在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面前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苦练硬功,打造出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召之即来,来则能战”的优秀急诊团队,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再立新功!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