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吐,就是泻。”一位妈妈提起孩子敏感的肠道时这样说。确实如此,在婴儿阶段,有些进入宝宝身体的东西总是会原样返回。下面介绍呕吐的原因及对策。
生理性呕吐:多见于0-6个月的宝宝,常常表现为喂奶后少量奶液从嘴角流出,宝宝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多因小婴儿食管下括约肌未发育成熟,或喂奶过多过快、喂奶姿势不对、哭闹剧烈时喂奶或刚喂完就平放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应对措施:喂奶时避免哭闹、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避免立即平躺。
病理性呕吐:a: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畸形的呕吐主要是因先天性发育缺陷,如食管闭锁、胃扭转、肠闭锁、肥厚性幽门狭窄等。根据梗阻的部位不同,症状又有差异,如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2-4周的新生儿,少数于生后1周发病。呕吐几乎每次都发生在喂奶后半小时内,呕吐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患儿因呕吐频繁,吐出物可含咖啡样物或血。肠闭锁的则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中有胆汁、粪渣,无排便,腹部可见胃和肠型;食管闭锁的则是喂奶后呛咳、颜面部青紫、气喘、呼吸困难等。应对措施:及时去医院就医,尽早行手术治疗。b:部分婴儿喝母乳或配方奶后,除了可能会出现面部、四肢、躯干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或反复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外,还可能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出现。应对措施: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家长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来转换为无敏配方的奶粉(氨基酸奶粉)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让母亲记录饮食日志,暂时规避容易引起过敏的高风险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等2-4周,若症状无好转,则要到医院就诊。C:胃肠道感染:肠道感染引起的呕吐通常还伴随着腹泻、发烧和腹痛,有时候还有感冒症状。应对措施:对于此类患儿,在胃肠道感染之后的几个小时里每小时可能会呕吐几次,在开始比较严重的阶段,可以暂时让宝宝禁食4-6小时,让小肚子彻底清空、休息,等这个阶段过去后,可以试着少量分次喂一些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但是如果呕吐时间超过一天,还伴有腹泻,或者宝宝看起来越来越没力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d:神经系统疾患:对于患脑膜炎、脑炎、颅内出血等神经系统疾患时,宝宝也是会出现呕吐症状,这类患儿通常还伴有哭闹不安、烦躁、抽搐、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对措施: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