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

文章来源:新闻890 作者:郭旗 发布时间:2018-11-02 阅读次数:

专家简介

郭旗

 11.jpg

主治医师,2010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阶段师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稼教授,主修关节外科,对骨科常见疾病有扎实理论基础,2012年通过骨科中级职称考试,2018年至上海长征医院进修学习半年,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商丘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

890健康小学堂

什么是骨关节炎?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关节软骨完整性受损而引起有关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虽然表现在“长骨刺”,但是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受破坏,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和分解异常,软骨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具有长链结构的透明质酸和聚氨基葡萄糖,由此产生的短链蛋白多糖聚合物从胶原网状结构中逸出,导致关节软骨局部软化、失去弹性、磨损及结构破坏。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丧失强度,并引起软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从而产生疼痛和运动障碍。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远侧指间关节等部位,因其外观多伴有关节肥大或畸形,故有人称之为变形性关节炎,也有人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因其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故有人称之为退行性关节炎,也称之为骨关节病。现在多数称之为骨关节炎。膝关节是骨关节炎是好发部位。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大于65岁人群中50%以上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片证据,但是有25%会有症状。75岁以上人群80%会出现症状。在美国50岁以上男性中,骨性关节炎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位原因,可使劳动力丧失达53%。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性关节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在我国,老年人口约在1亿以上,约有8000万人口会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约有4000万人有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这种疾病会不断地增加。治疗这种疾病还将会耗费巨大的医疗保健资源。在我国普遍存在对骨性关节炎的普及教育不够,病人对骨性关节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疼痛:多位于髌股之间或髁骨周围,和膝关节内侧。膝外侧或后侧较少。两处或两处以上疼痛,或疼痛部位不定,经常变换者也不少见。

活动痛: 膝关节处于某一静止体位较长时间,刚一开始变换体位时疼痛,活动后减轻,负重和活动多时又加重。

负重痛: 由于加重了膝关节负荷而引起的膝痛。上下楼、上下坡时或由坐位或蹲位站起时痛,或是拉孩子、提担重物时膝痛。游泳、骑自行车时膝不痛,如坐在戏剧院内,由于座位限制较长时间被迫屈膝,精神又集中于看戏,戏终人散突然站起,会感到骤然膝痛,甚至有跪落感,称为"戏剧院膝痛征",它是始动痛与负重痛的共同作用所致。若负重前站起,先活动一下不负重的腿膝,再站起则疼痛就会减轻或不痛。

静止痛:膝关节长时间处于某一静止体位或夜间睡觉时疼痛,又称为休息痛。与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造成髓腔及关节内压力增高有关。常需经常变换体位,才得缓解。

肿胀:由于软组织变性增生、关节积液及滑膜肥厚、脂肪垫增大等致,甚至是骨质增生、骨赘引起。较多见的是两种或三种原因并存。

畸形:膝内翻畸形。

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可分为关节活动协调性异常及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少的改变。1、关节活动协调性异常即运动节律改变,如关节打软、滑落感、跪倒感、错动感,以及交锁、弹响或摩擦音等。尤其上下台阶或走不平的路时,患者常常突然自觉患膝有一种要跪倒的滑落感,由于不稳而担忧。2、运动能力减弱:包括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少,及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

症状多为活动过多时出现,休息后可减轻。造成患肢下蹲、上下楼梯等障碍,严重时会产生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最后出现关节病残。

X线改变: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X线特征。骨性关节炎早期仅有软骨退行性改变时,X线片可无异常表现。随着关节软骨变薄,关节间隙逐渐变窄,间隙狭窄可呈不匀称改变。

关节间隙狭窄:成人膝关节间隙为4mm,小于3mm即为关节间隙狭窄。60岁以上的人正常关节间隙为3mm,小于2mm为关节间隙狭窄。个别人关节间隙甚至可以消失。

软骨下骨板致密、硬化,如象牙质状。

负重软骨下骨质内可见囊性改变。这种囊性变常为多个,一般直径不超过lcm,可为圆形、卵圆形,或豆粒状。

关节边缘(实际上是软骨边缘)及软组织止点可有骨赘形成。或见关节内游离体,骨质疏松,骨端肥大,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而60岁~75岁人群的发病率高于50%;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0%。

性别:女性发病率(2.59/1 000人)高于男性(1.71/1 000人),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

种族:骨关节炎在不同地域种族间的发病率也有差别。这可能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有关。例如,高加索人髋关节骨关节炎较多见,而亚洲人膝关节骨关节炎多见。

肥胖:欧洲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体重指数(BWI)与膝关节骨关节炎首发症状的出现年龄呈正相关趋势。BWI在20~30之间(超重)的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首发症状出现的年龄比总体人群提早约4.5年,BWI超过30(肥胖)的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首发症状出现的年龄比总体人群提早约9.3年。除肥胖而引起的机械性因素外,还与肥胖的全身代谢因素有关。膝关节承受的应力及方向取决于肢体的力线、体形、肌肉力量及其相互作用。肥胖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肥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机制的影响是复杂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职业因素:如矿工、采棉花者、重体力劳动者、职业运动员或舞蹈演员等,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长期受高强度的应力磨损或受伤引起。

关节损伤也是引起骨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引起关节不稳、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骨折等。

此外基因改变、关节软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神经性异常及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等均可引发骨性关节炎。如穿尖跟或宽跟的高跟鞋,走路时增加了膝关节平常所承受的应力,并且改变了膝关节的受力点,也容易引起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预防吗?

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预防骨性关节炎不发生,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减少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减轻体重,关节周围注意保暖,尽量不穿高跟鞋,保护关节不要受到损伤,如避免关节受到反复的冲击力或扭力,尽量减少做频繁登高运动、如果有半月板损伤应及时通过关节镜进行修补或缝合,如果有关节韧带损伤要及时治疗,关节内骨折要手术解剖复位。如果关节周围有畸形要及时手术矫型。另外注意服用Vit A、Vit C、Vit E及补足Vit D等对骨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治疗好吗?

目前医学没有能力使骨性关节炎的病程逆转,而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会不断地发展、恶化。因此绝大部分患者均需要进行治疗。而治疗的基本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进程及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保守治疗无法完全治愈骨性关节炎,但是可以缓解症状,延缓进程。而只有到了晚期,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才是彻底解决骨性关节炎的根本方法。

得了膝关节骨关节炎如何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总体治疗原则是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的基础。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骨关节炎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使患者能够很好地认识疾病的性质和预后。

患者教育 自我行为疗法 ( 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 ,减肥,有氧锻炼( 如游泳、自行车等) ,关节功能训练( 如膝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 ,肌力训练( 如股四头肌、腘绳肌) 等。

物理治疗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可用按摩、热敷,最好是湿热敷。热气浴、温泉浴也可应用。透热或超声疗法可用于解除亚急性期疼痛,感应电可用于肌肉萎缩。超短波、微波、离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的良效。有条件作温热矿泉浴、旋涡浴则效果更好。

行动支持 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改变负重力线 根据骨关节炎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负荷。

药物治疗如非药物治疗无效,可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治疗骨关节炎强调用药个体化。

1.局部药物治疗  

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 辣椒碱等) 。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

2.全身镇痛药物  

用药原则:1、用药前进行风险评估,关注潜在内科疾病风险; 2、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剂量个体化; 3、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及同类药物重复或叠加使用;4、用药3个月,根据病情选择检查血、大便常规、大便潜血及肝肾功能。

对乙酰氨基酚,该药物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通常1日总量不超过3g,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引起肝或肾损伤的报告。如果此类药物止痛效果不明显或伴有膝关节积液,宜选用其他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是治疗骨性关节炎最常用的药物。

但是其中有的阿司匹林、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对关节软骨基质蛋白聚糖合成有抑制作用,不利于骨性关节炎,不宜选用,至少不应长期使用。

另一些药物如双氯芬酸、美洛昔康、萘丁美酮、依托度酸、舒林酸和阿西美辛等,对软骨基质蛋白聚糖的合成无不良影响,甚至有促进合成作用,适于选用。而且,作为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的美洛昔康、依托度酸和萘丁美酮等都有与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当的胃肠安全性,且对心血管和肾的不良影响少。

美国风湿病学会2000年公布的髋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中,列入了特异性COX-2制剂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它们的疗效与对照药萘普生、布洛芬及双氯芬酸相当,但溃疡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药。昔布类药物和对照药一样,也可引起肾毒性。昔布类药物诱发肾损伤的最大危险是那些原有肾病变、心衰、肝功能不全、高血压、服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

全球3000多万患者应用NSAIDs药。NSAIDs药在OA的保守治疗中必不可缺,但是有较严重的并发症(胃肠道损伤如穿孔、溃疡或出血等),在美国由长期服用NSAIDs药引起的死亡数量与由于AIDS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与NSAIDs药相关的胃肠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65岁以上、有溃疡史、大量使用多种NSAIDs药、伴用皮质激素、持续用药3月以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女性、吸烟及嗜酒等。

阿片类:对中度至严重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上药物治疗仍不能解除疼痛时,国外学者主张将阿片类药物作为最后选择。经常选用的这类药物有可待因和曲马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多汗,以及有一定的耐受性和潜在的依赖性都值得重视。

3.改善病情类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氨基葡萄糖:抗炎药只能解除或减轻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不能改变其病变发展。为此,多年来人们都在探索控制骨性关节炎发展的改变病情的药物。氨基葡萄糖既能抗炎止痛,又有延缓膝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作用,被认为是第一个改变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或慢作用药,体外实验也证实其对软骨代谢有良好作用,也称其为软骨保护剂。长期使用氨基葡萄糖治疗可阻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双醋瑞因:该药可以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及稳定溶酶体膜而发挥抗炎及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试验证明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其不良反应仅为短暂腹泻。

4.关节腔注射

可以在关节腔注射的药物主要为两种,一种是激素类药物,另一类是透明透明质酸制剂。

激素类药物:有些医生目前仍在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虽然它可以暂时减轻疼痛,然而多次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可使关节退变,导致“皮质类固醇关节病”。激素还会抑制正常关节软骨的基质合成,还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只有对有关节渗出,并且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以注射一次激素类药物。

透明透明质酸制剂:关节腔中滑液的高粘性对关节运动可提供几乎无摩擦的表面,因而对正常关节功能十分有利。骨性关节炎时,透明质酸被破坏,滑液粘性降低,润滑作用消失及关节表面的光滑运动丧失,从而导致关节进一步破坏。关节腔内大分子量透明质酸补充治疗有利于缓解关节疼痛,增加活动度,消除滑膜炎症及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适于对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止痛剂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