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用爱呵护危重患者生命健康

文章来源:健康商丘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04 阅读次数:

图片

 

个人简介

陈培莉,女,汉族,1970年3月生,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河南省脓毒症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好医生2023年5月份月度人物。曾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陈培莉带领全科人员奔赴在医疗救治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带着对生命的敬畏,用精湛的医术、高贵的医德守好病人生命的防线。曾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主要事迹

用爱包围和治愈病患
认真负责一向是陈培莉的工作准则。早上七点半,陈培莉已经到岗,上班的第一时间就是查看最为危重患者的病情,因为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患者身上的“警报”始终未能解除。怎样让他们转危为安,是陈培莉最为关心的事。重症监护室外家属们的心情,陈培莉几乎每天都在亲身经历。八点,来到重症监护室开始十年如一日的大查房,这也是医护人员学习实战经验的时候,陈培莉会给出治疗意见或建议,并进行专业指导,希望能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尽最大努力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为了能够守护患者,陈培莉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接到急救电话,她说:“医生来晚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危险。”不放弃每个病人是陈培莉的信念。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南湖游玩,女孩不慎落水,男孩为了救女孩,溺水体力不支,被救出的时候因溺水缺氧时间过长,瞳孔都已经散大固定。陈培莉没有放弃,经过精心救治,男孩不但幸存,还没留下后遗症,重返大学校园。
疫情防控勇挑重担
在甲流、非典、新冠流行期间,作为商丘市重症学科技术带头人,主动参与并主导对重症患者的救治,领导建立了商丘市立医院负压重症监护病房。在形势严峻的抗击新冠疫情战场上,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她带领医护人员组成重症救治专家组,接管商丘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负责全市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及病房管理工作,保障了全市危重症患者的日常抢救及治疗工作。她还抽调科室14名精兵强将参加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于2020年2月21日驰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圆满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
不断提升科研实力
救死扶伤的背后,是精湛的业务能力。陈培莉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进修学习,还先后参加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医院管理专业学习,提升了科室管理水平。在商丘市率先建立了第一家规范管理的重症医学科,发展了商丘市综合急诊-重症救治体系,不仅抢救了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也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业务骨干。任职商丘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重症质控中心主任以来,所带领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也被评定为商丘市重症救治中心。在担任医院急诊科主任期间,深入开展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了医院从院前急救、急诊就诊、急诊留观、急诊内外科、急诊重症的立体救治体系,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色。
团队协作创佳绩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主任,陈培莉不仅关注患者的救治,还十分注重年轻医师的培养。她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在她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技术精湛的团队。通过不断地努力,重症医学科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敢作为、敢担当的队伍,多次受到医院表彰。曾获医院十佳管理科室、质量效益科室等荣誉。
倾心医疗建新功
陈培莉自从医以来,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精益求精,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她通过不懈努力,掌握了先进的重症监护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众多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在科研及教学方面,她发表国家级、省级及SCI论文4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专著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商丘市科技进步奖8项,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卫健委科技攻关项目4项。
热心公益暖人心
陈培莉还在科室多次发起爱心早餐,到孤儿院、养老院帮扶慰问,与商丘市文明办、商丘好人帮扶协会共同发起“相伴暑期  助力英雄母校关爱活动”。多次参加义诊活动,为广大市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心愿,也是感到最幸福的事。陈培莉的事迹不仅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也成为了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