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2009年第二季度临床致病菌耐药变迁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08 阅读次数:

 2009年4月-6月份共收到临床标本2539人份,其中细菌培养标本2360份,分离出致病菌433株。阳性分离率18.34%;革兰氏阳性菌158株,革兰氏阴菌275株。(包括血培养623份,分离出致病菌55株,血培养阳性分离率8.8%)。支原体89份、衣原体87份。
     

    如表1:临床常见的主要致病菌分布比率(n=433)

细菌种类 阳性株数 比率(%) 
大肠埃希菌 84 19.39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9 11.31 
链球菌 12 2.7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9 4.38 
铜绿假单胞菌 39 9.01 
肠球菌 17 3.92 
肺炎克雷伯氏菌 23 5.31 
鲍曼氏不动杆菌 23 5.31 
嗜麦芽寡养单孢菌 10 2.31 
阴沟肠杆菌 17 3.92 
肺炎链球菌 5 1.15 
合计 298 68.82


    如表2:433株致病菌的来源标本分布(n=433)

标本种类 阳性标本株数 比率(%) 
创面分泌物 39 9 
分泌物 49 11.3 
粪便 21 4.8 
腹腔引流液 5 1.1 
骨髓 1 0.2 
灌洗液 1 0.2 
气道分泌物 2 0.4 
脑脊液 3 0.7 
尿液 31 7.1 
脓液 19 4.4 
关节腔液 1 0.2 
切口渗液 1 0.2 
伤口分泌物 4 0.9 
痰液 143 33 
血液 54 12.5 
咽拭子 48 11.1 
阴道分泌物 11 2.5 
总计 433 100


    表3:43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


抗生素 检测株数 耐药株数 耐药率(%) 
复方磺胺 350 238 68 
哌拉西林 257 178 69.2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80 46 16.43 
氨苄西林 385 314 81.56 
氨苄西林/舒巴坦 268 156 58.21 
氨曲南 250 148 59.2 
阿米卡星 352 109 30.97 
美洛培南 218 19 8.72 
四环素 352 211 59.94 
环丙沙星 342 161 47.08 
头孢吡肟 257 128 49.81 
头孢他啶 273 144 52.75 
头孢噻肟 267 147 55.06 
庆大霉素 352 208 59.09 
左旋氧氟 307 146 47.56 
氯霉素 252 122 48.41 
呋喃妥因 111 16 14.41 
阿莫西林 51 50 98.04 
阿齐霉素 64 48 75 
苯唑西林 156 127 81.41 
利福平 114 37 32.46 
万古霉素 154 23 14.94 
头孢哌酮 38 10 26.32 
青霉素 139 84 60.43 
替考拉宁 125 25 20 
红霉素 99 83 83.34 
头孢西丁 120 80 66.67 
克林霉素 119 78 65.55 
利奈唑胺 130 17 9.8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77 11 14.29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出,09年第二季度的主要临床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阴沟肠杆菌等的分离率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而且多重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提示09年应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强调抗生素应用指征,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应早期连续多次培养,以便及时发现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株。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采取有效的隔离预防措施,对于防止耐药菌的扩散流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有一定效果,也能够切实有效控制临床感染。以上报告仅供临床参考。


(检验科细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