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影响 t1/2的生理因素;影响 t1/2的主要生理因素为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 t1/2会明显延长,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老年人对低浓度有一定耐受性,但对过高的浓度又比较敏感,易出现中毒,也就是治疗窗变窄。此时,对于安全范围本身就比较小的药物最为安全的办法就是使血药浓度波动在治疗的下线,波动范围越小越好。如地高辛 0.125mg ,1次/d的用药方案不如 0.0625mg,1次/ 12h安全有效。影响 t1/2其次的因素为种族差异,不同种族的人群其药物代谢酶活性不同,t1/2亦不同,就是同一种族,药物代谢酶也分快代谢与慢代谢,慢代谢比快代谢 t1/2延长数倍或更多。这必须引起重视,且其有家族遗传性。
3.3影响t1/2的病理因素:影响消除相半衰期的主要病理因素为: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在肝脏衰竭时 t1/2明显延长,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在肾衰竭时t1/2明显延长;心衰可导致全身脏器淤血,使药物的t1/2明显延长。如:袁X,女,84岁,诊断:冠心病、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左侧脑梗塞后遗症等。患者在住院期间曾短时间用过地高辛 0.125mg,1次/日,在用地高辛期间因病情变化而出现过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好转,此期间可明显发现地高辛t1/2随血清肌酐 Cr的变化而明显变化:Cr 342μmol/L,t1/2 345h;Cr 258μmol/L,t1/2 110h;Cr 138μmol/L,t1/2 87h。此时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3.4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亦可引起 t1/2明显延长,此时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的监测来判断用药方案。
3.5多种因素影响时,消除相半衰期对用药方案判断的重要性。最难以判断用药方案的患者为患有多种疾病,伴有多脏器损害,病情在动态变化中,药物相互作用又可能存在多种影响的患者。此时,由于病情危重不允许有差错,干扰因素多,临床医师难以确定用药方案,此时可监测消除相两点血浓度,Co(第一点),Cp(第二点)。用 K=-[ln(Cp/Ct )]/t公式为(t为两点间隔时间),计算出t1/2 =ln2/K,用此时的 t1/2判断用药方案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聂X,男,76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48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脑病、肺癌等,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在病情相对稳定时服氨茶碱 0.2g,1次/ 8h,t1/2 8.2h。后病情恶化,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衰、肾衰、大咯血、几次呼吸、心跳停止,在病情动态变化过程中,我们先后计算出:t1/2 15.8h,改用药方案为 0.1g,1次/ 6h;t1/2 23.3h,改用药方案为 0.1g ,1次/8h,使血药浓度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积极配合临床抢救成功。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从常规用药方案逐步过渡到个体化用药方案。消除相半衰期是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灵活掌握消除相半衰期,可使用药更合理,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